我們應該先思考一下裝修設計的源起,我翻查過很多資料,包括我們在“王建軍書友會”也常常探討建筑和室內的關系,其實在人類社會進化的整個過程中,遠古時代乃至洞穴居住時期,人類就已經有了裝修,有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很長的時間周期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直是上層人的專利。也就是說,有錢人才能消費得起這些“浮華”的東西,并且有時間享受這其中的樂趣。而到了近幾十年,才開始有了新的變化,隨著社會化大生產帶動的經濟發展,設計開始民主化,所以普通老百姓才能夠開始慢慢享受這種美好的空間和藝術。
去意大利就應該能感受得到,美第奇家族當年聘請米開朗琪羅為其家族設計城堡,整個過程就和其家族的財富積累與當時社會階層的發展密不可分。
所以,談裝修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離不開的就是消費升級這個大背景?,F在大家都在談消費升級,或是說消費升級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促動整個產業的變遷?
首先人的因素是關鍵,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客戶層面,二是經營者層面。
客戶層面我們就要想到他消費理念的變遷。到底是客戶難搞了,還是我們作為裝修設計服務的提供者不懂客戶的心早就已經“變”了?
很重要的一點是現在信息的扁平化,大大地加速了我們老百姓以及普通消費者對各種信息的掌控,或者說,在我看來,本土設計力量的快速成長,本身就得益于信息的易獲取能力,才能把很多港臺地區設計師的先發優勢給超越。從以前的填飽肚子,到現在的如何更好。在這個富足的時代,當然可能會有人說,我的錢不夠用,但實際上大家現在都是有了錢之后才會去享受生活,享受服務。
很多人是因為有錢了才要改善生活環境。當然這個“有錢”不是“有錢人”而是“有錢的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要有所區分。就像之前王首富說他要先賺一個億,這個是不能比的,每個人層級不一樣,應該從自身出發。
再是現在消費群體的變遷,以前的消費主力主要是50、60、70年人,但是現在的消費主力已經變成了80、90后。如果我們還用60、70的消費理念去主導80、90甚至未來00后這樣一群消費主力,這其實是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消費需求的。
當下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變遷一個跟信息有關,還有就是和電商消費的發達有關,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消費觀念;還有就是出境旅游的發達。也就是說現在的業主,他們對消費理念的接受度還有消費信息的獲取度,已經不落后于我們這些專業的服務者或是設計師,所以這個時候要是大家信息的更新速度比不上客戶,往往就會被他們所主導。我聽很多設計師跟客戶交流的時候會說,他到意大利、米蘭去住什么酒店,然后酒店里提供了什么等等。
這個時候他們之間就很容易找到一個共同語言,這個時候大家在消費理念或是生活理念包括專業度的認知上就很容易達成共識。
國家宏觀層面的導向,“廣交會”是鼓勵商品走出去,成為支撐中國這幾十年大發展的門戶?,F在的“進博會”則是把國外很多好的東西引進來,滿足中國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斑M博會”背后還有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一系列的步局,都是為未來國家經濟的發展做的大量工作。